北洋民国味道
记得小时候去照相馆照相,要扣好了中山装的领子,胸前别好了毛主席像章,手捧着红宝书,两眼要炯炯有神,对革命前途充满信心的样子,然后咔嚓一声照下来。可惜我的那些照片丢失了。但是看到别人在那个时代照的照片,都是同一个样子。现在看这些老照片,感觉到一股浓厚的时代气息,是六十年代与七十年代之交,哪个年代的味道。
每个特殊的年代都有特殊的味道。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经历了清末,北洋民国时期,国民党民国前期,抗战时期,国民党民国后期,解放初期,大跃进时间,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文革时期,改革初期,风波时期,改革后期直到现在。
在这一系列的历史时期中,我最不喜欢的是文革时期。我不谈论文革的功过,只是觉得那个时代的中国人太单调。全国人民不分男女都穿一样的衣服,只有蓝色,绿色两种颜色。当然还有灰色,但那是毛主席周总理等高级干部穿的,普通人不敢穿灰色。文革时代不仅衣服单调,颜色单调,人也单调。人被分成人民和敌人两大阵营,人民内部是工农商学兵,干部与群众。阶级敌人分地富发坏右,外加美帝和苏修。
比较丰富的是三十年代,也就是国民党民国前期。中国人,外国人,政客,军阀,土匪,黑社会,妓女,交际花,自由作家,无党派记者,左翼文人,工会领袖,资本家,地主,贫农,共产党地下党,红军根据地,中央军,杂牌军,外加日本鬼子。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不过那个年代虽然人物丰富,但是你可以感觉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的尖锐对立,一场阶级决斗和民族决斗正迫在眉睫,让人心情沉重。
而最让我喜欢品位的是北洋民国时代,主要是从慈禧太后驾崩辛亥革命开始,到吴佩孚枪杀维权律师施洋和工人领袖林祥谦为止。开枪之前是中国历史上一段比较温和幽默的时期。之后,则进入了你死我活的阶级对抗民族对抗的历史时期,越来越沉重和血腥。
北洋民国时代也是中国历史上经济发展较快的一个时期。过去讲经济史,说这是因为帝国主义进行第一次世纪大战,无暇东顾,所以中国得以发展。这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不应该忘记,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专制集权的统治,在某些方面解放了生产力,从而得以发展。除了经济发展较快,文化方面也是中国历史最开放的时期。新闻出版相对自由。左中右各派观点,包括马克思主义都可以公开自由传播。共产党被非法化,那是一九二七年以后的事情。那时北洋民国时代已经结束,进入国民党民国时代。除了经济文化之外,北洋民国时代的生活方式也是丰富多彩,新旧中西,交相辉映。拿男子服装来说,有穿马褂的,有穿中山装的,也有穿西装的。女子的服装更是丰富多彩。到了国民党民国后期,穿马褂的已经很少了。到了文革时代,中国人已经没有人敢穿西装了。
北洋民国时代社会矛盾还不那么尖锐,或者说没有被人挑逗尖锐。有什么事情大家都好商量。即使各派军阀动了刀枪,最后还都给对方一个活路,不搞迫害,颇有侠义古风。最有趣儿的是军阀曹锟,重兵在手,北京被他踩在脚下。他完全可以效法袁世凯的先例把国会解散,在北京称王称霸。但是老曹还要恢复什么法统,要通过国会合法选举他做大总统。而更可爱的是,那些国会议员并不是举手的机器,个个自以为是,并不把手拿枪杆子的曹大帅放在眼里,未必愿意投老曹的票。害得老曹不得不动用大量金钱来贿络这些国会议员。最后贿选的丑闻被新闻界揭发出来,给别的军阀推翻老曹,提供了把柄。
看看那个时代的中国人,似乎有更多的自我,更多的个性,更多的色彩。这大概就是北洋民国时代的味道吧。[2006-1-16]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