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文化主流到底是什么?
中华传统文化不是单一的。前几年热了一阵复兴中华传统文化,许多人就大谈儒学,似乎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是儒家文化似的。其实并不是这么简单。林语堂就认为中国文人在朝信奉儒家,在野信奉道家。这已经有两家了。鲁迅还发现中国老百姓信奉的是水浒三国,离儒家甚远。还有学者认为,伴随毛泽东一生打天下的不是马列的书,而是小说水浒传。这些都说明,中华传统文化不属于一家,不是一个颜色,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
当然,儒家文化是中国官方提倡的正统文化,就像现在马克思主义是官方正统文化一样。但是官方提倡的与实际实行的,在中国历来是两码事。就拿过去官方提倡儒家文化来说,官方自己就从来没有实行过。真正实行的是法家秦制,一种暴力专制文化。这是中国古代官方统治的内核,属于国家机密,从来不外传。而对外宣传的则是主张仁政和顺服的儒家文化。
中国除了法家和儒家,影响比较大的还有道家与佛家,遍布中国各地道家道观与佛家寺院就是证明。看起来法儒道佛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成分。记得冯友兰先生写中国哲学史也是主要从这几个方面,探讨中国人的精神世界的。
但是阅读历史,有时候发现一些历史人物和历史人群,跟上述这些文化都不合拍,例如唐朝末年的朱温,出身贫苦,先参加黄巢农民起义军,然后背叛起义军,接受唐朝廷诏安,后来又背叛朝廷,把唐朝葬送,建立了朱家自己的后梁王朝。朱温不讲道德,反复背叛,建立自家天下,是为儒法佛道所不齿的行为。那么朱温信奉的是什么哲学,属于什么文化?其实早在楚汉争霸时代,就可以在刘邦身上看到朱温的影子。朱温之后,朱元璋,张献忠,洪秀全,张作霖等等,都可以看到朱温的影子。
毛泽东曾说,中国只有地主阶级有文化,农民阶级没有文化。其实没有文化也是一种文化。文化不仅仅指的是识字,不识字有不识字的文化。以往的文化研究者,只是对书面文化进行研究,但是似乎忽视了非书面的文化。而中国多数文盲农民之间,有一种代代口头相传的文化,这才是中华文化的真正的主流。近来许多学人注意到了这个历史现象,也许最早写成专著的是王学泰先生的《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李慎之先生生前还为这本书写了序言,高度地评价为这是发现了另一个中国。可惜我还没有找到原书,只能从网上看一些摘录和书评。对所介绍的该书主要观点,我是深表赞同的。
我认为游民文化核心思想就是:求翻身,不则手段,做人上人。我们可以从乞丐,土匪,恶霸,军阀,汉奸,投机政客等人物身上发现典型的流民文化,为了翻身,什么不要脸的事情,多么残酷的事情,他们都可以做出来。近代中国历史上太平天国,义和团,都是典型的流民运动。
到底是什么原因使中国的底层社会文化变得如此龌龊呢?我认为一是中国的自然灾难太深重,在饿死与道德之间,人们选择求生。另外一个原因是中国缺少一个基督教那样关注社会劝人为善的社会底层宗教。佛教和道教也劝人为善,但是消极避世。儒家入世,关注社会,但是儒家不面对社会底层,而是眼睛直勾勾地望着君王。基督教教士时刻准备奔赴穷乡僻壤传道。而儒生们时刻准备奔赴京城赶考,盼望金榜题名。所以在中国的文盲群落中,形成了大片的道德教育的空白,泛滥着最原始最野蛮的暴力法则和机会主义法则。
这种游民文化诞生于社会底层,但是影响于社会各个阶层。文化与出身没有必然联系。底层的老百姓的并非各个都是暴徒,上层的绅士并非各个都是君子。善良的百姓有千千万,恶劣的绅士也有数不清。但是流民文化最易于被下层人士所接受,成为造反翻身的精神支柱。而且这种游民文化,在现代还可以轻松与人民民主主义,阶级斗争等等西方激进主义思想相结合,伪装成新思想新主义,毫不留情地排斥儒法佛道传统文化,和西方基督教文化。我隐隐约约觉得,这依旧是中国的文化主流,令人担心。[2006-9-19]
Sunday, February 04, 2007
Subscribe to:
Posts (Atom)